目前分類:希望之路~面對腦瘤 (2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中國時報【李宗祐/台北報導】

 

癌症病患為找出腫瘤細胞位置、確定病情,經常要先後接受電腦斷層與核磁共振影像掃描雙重診斷,不僅須注射不同顯影劑,且至少要間隔一到兩天才能接受第二次檢查。我國研究團隊領先全球研發出「二合一」鐵鉑奈米顯影劑,同時應用在電腦斷層與核磁共振診斷造影,打一次針就可以做兩次檢查。

 

鐵鉑奈米顯影劑未來若通過人體試驗(至少須五年)順利上市,醫師就可以根據影像診斷,分析癌細胞的基因特質,決定是否必須在手術前後配合化療,不再憑猜測推斷。

 

這項由台灣師範大學化學系教授陳家俊和成功大學口腔醫學研究所教授謝達斌領導研究團隊的突破性研發,為全球首創雙功能分子標靶奈米顯影劑,研究論文在昨日出刊的《美國化學學會會誌》發表,還被選為期刊封面,引起國際矚目。

 

陳家俊強調,「這是全世界第一個例子,到目前為止,沒有人提出跟我們一樣的概念和作法,以及完整的動物實驗資料。」

 

陳家俊指出,核磁共振影像和電腦斷層掃瞄因呈現影像原理完全不同而各有優缺點,當臨床必須同時進行兩種影像診斷時,病患就要注射兩種以上的顯影劑。在第一次影像診斷完成後,還要等顯影劑新陳代謝排出體外後,才能進行第二次診斷,而且還得忍受注射顯影劑造成的不適、副作用及後遺症等風險。

 

以磁振顯影劑為例,多半為氧化鐵粒子或是釓離子複合物,對人體可能產生如噁心、過敏反應及腎臟病變等副作用,電腦斷層掃瞄顯影劑也有特定的風險。

 

謝達斌指出,研究團隊將鐵鉑奈米粒子結合不同的抗體分子後,更使其具有衛星導航般的功能,準確找到癌細胞的位置,協助醫師分析癌細胞基因特質,針對不同病患研擬最佳治療方法,不必再「亂槍打鳥」!

~~~ 本文引用於中國時報

 

katyliang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突破血腦屏障 腦瘤找到新療法

 

〔記者洪素卿/台北報導〕長庚醫院與長庚大學合作發展出一套可讓化學藥物集中攻擊腦部腫瘤的藥物輸送系統,實驗結果顯示,腫瘤內的藥物濃度升高二十倍,試驗動物存活期也延長了一.六六倍。該研究論文於本月九日獲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刊載,並有專文推薦為腦瘤治療研究重要里程碑,堪稱台灣之光。
  
 估計惡性腦瘤盛行率約為每十萬人中,有二到三人,台灣每年約有五到六百人罹患腦瘤,人數看似不多,但是患者平均只有約一年的存活期,可知其治療之棘手。
  
 聚焦超音波 製造縫隙
  
長庚醫院腦腫瘤神經外科主任魏國珍說,惡性腦瘤患者不乏中壯年罹病的企業負責人和法官等,歷經開顱手術等治療後,雖能獲得一段時間緩解,但由於腦瘤常散佈在正常組織中,外科手術不易清除乾淨,加上藥物難以突破「血腦屏障」,一旦復發,目前最有效的化療藥物,平均也只能夠讓患者延長存活兩個多月。
 
長庚這次結合醫院神經外科跟大學電機系、化材系三個領域專家,合力突破這層屏障。
 
首先,由聚焦超音波帶頭衝刺,使腦血管暫時打開縫隙。長庚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副教授劉浩灃解釋,聚焦超音波的前端像凹透鏡,可將能量集中於一點,在特定頻率下,剛好能穿透頭骨、刺激腦血管上皮細胞使其收縮,造成血腦屏障出現縫隙。估計一次刺激,約可打開屏障半小時到兩小時,讓化學藥物趁這段時間進入腦組織。
 
奈米磁鐵導引藥物到腫瘤內
 
為了增高藥物進入效率,長庚化材系副教授華沐怡更利用只有奈米大小(十億分之一)的超微型氧化鐵,就像個超迷你磁鐵,跟現有化療藥物鍵結。
 
長庚腦神經外科主治醫師陳品元說,這些裝上迷你磁鐵的藥物,只要從靜脈注射進入,再於患者腫瘤上方部位戴上強力磁鐵,藥物會自然被吸引到腫瘤內。由於藥物內含磁性物質,在MRI(核磁共振攝影)下可以看得見,等於還具有顯影劑的功能,能看到藥物進入組織的濃度狀況。
 
 
 
新技術最快四年後問世
 
不過,魏國珍表示,這項技術至少仍需要四到五年才有機會問世,但是已經夠讓台灣一年至少五到六百位腦瘤患者重新燃起希望。
 
 
醫師示範當包有氧化鐵的藥物,通過磁鐵時,就會被集中吸附。因此,只要小劑量,也能在局部達到高濃度。(記者洪素卿攝)
 
 
利用吸鐵效應,讓藥物自動集中到磁場所在位置。(照片由長庚醫院提供)
 
 

劉浩灃教授手持聚焦式超音波,示範以這種新型超音波來促使腦血管短時間打開屏障,可以讓藥物趁機進入。(記者洪素卿攝)

 

~~ 本文引用於自由時報 2010/8/11

 

katyliang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此化學療程紀錄表格是當初為家妤做化療時所設計的,目的在於了解化療期間身體的狀況

 

P.S. 1.4,7 次做眼科,牙科,耳科會診及腎臟功能檢查,每3個月做一次MRI

項目

正常值

 

1

4

8

10

13

15

17

日期

 

 

 

 

 

 

 

WBC(白血球)

4,500~11,000

 

 

 

 

 

 

 

 

RBC(紅血球)

F:4.2~5.4  M4.6~6.2

 

 

 

 

 

 

 

 

HBG(血紅素)

F:12~16g/dl  M:14~18g/dl

 

 

 

 

 

 

 

 

HCT(血球容積比)

F:37~47%  M:40~54%

 

 

 

 

 

 

 

 

MCV(平均紅血球體積)

80~96fl

 

 

 

 

 

 

 

 

MCH(平均紅血球血紅素)

27.5~33.2pg

 

 

 

 

 

 

 

 

MCHC(平均紅血球血紅素濃度)

33.4~35.5g/dl

 

 

 

 

 

 

 

 

RDW(紅血球分布寬度)

11.5~14.5%

 

 

 

 

 

 

 

 

PLT(血小板)

150,000~350,000

 

 

 

 

 

 

 

 

Seg.N(分葉性嗜中性白血球)

45~75%

 

 

 

 

 

 

 

 

MONO( 單核球)

0~9

 

 

 

 

 

 

 

 

LYMP(淋巴球)

20~45%

 

 

 

 

 

 

 

 

ANC(絕對嗜中性白血球)

>500~1000

 

 

 

 

 

 

 

 

BAND(帶狀型嗜中性白血球)

0~5

 

 

 

 

 

 

 

 

EOS(嗜酸性顆粒球)

1~3

 

 

 

 

 

 

 

 

BASO(嗜鹼性顆粒球)

0~1

 

 

 

 

 

 

 

 

BUN(尿素氮)(腎功能)

   7~20mg/dl

 

 

 

 

 

 

 

 

CREAT(肌肝酸)(腎功能)

F:0.5~1.2  M:0.7~1.5

 

 

 

 

 

 

 

 

ALT(丙氨酸轉胺脢)(肝功能指數)

0~40U/L

 

 

 

 

 

 

 

 

AST(天門冬酸轉胺脢)(肝功能指數)

5~45U/L

 

 

 

 

 

 

 

 

ALK-P(酸性磷酸脢)

10~100U/L

 

 

 

 

 

 

 

 

LDH(乳酸脫氫脢)

95~213U/L

 

 

 

 

 

 

 

 

NA(鈉)

135-147mmol/L

 

 

 

 

 

 

 

 

K(鉀)

3.4-4.7mmol/L

 

 

 

 

 

 

 

 

CL(氯)

100-114mmol/L

 

 

 

 

 

 

 

 

白血球升成素

 

 

 

 

 

 

 

 

 

Ucrea 24hrs

F:0.8~1.8GM/D M:1.0~2.0GM/D

 

 

 

 

 

 

 

 

尿量 24hrs

 

 

 

 

 

 

 

 

 

備註:

 

 

 

 

 

 

 

 

 

 

 

 

 

 

 

 

 

 

此表格為紀錄化學藥劑的劑量,目的在於了解病患注射何種化學藥劑,並與護理人員再次確認化學藥劑的名稱與劑量

 

      BW:   11.7 Kg       Ht:  82.5cm     BSA:  0.518m2    折數:    6   

 

IVF-1:

D5-1/3NS 500cc+15% KCL 3cc or D5-1/2NS 500cc+15% KCL 5cc

 

IVF-2:

D5-1/3NS 500cc+15% KCL 3cc+10%MgSO4 2.5cc+10% Cal gluconate 1cc+20% mannitol 15cc

 
 

日期

          治療醫囑        (1 th chemotherapy)

DOSAGE

 

96.11.28

Check CBC/DC(血球), BUN/Cr(腎), ALT/AST(肝)

 

 

Start chemotherapy on  96.11.05 (第1次)

 

 

IVF-1 Keep   60    md/min during ifosphamide

3000cc/m2/d

 

Kytrie(止吐)0.5mg beore C/T

1amp/40kg

 

 

 

VP-16 滅必治  (46.6)mg in IVF ivd for 2 hrs

150mg/m2

 

Ifosphamide (0.56)g & mesna 解毒 (0.56)g in IVF ivd for 24 hrs

80mg/kg

 

 

 

 

96.11.29

IVF-2 Keep  (86) md/min ivd for 3 hrs

500cc/m2

 

20% mannitol(降腦壓及排水)   (26)   cc ivd for 15 mins

50cc/m2

 

Navoban(止吐)   ( 2 )mg ivd for 15 mins before Cisplatin

0.2mg/kg

 

Decadrom ( 5 ) mg ivd for 5 mins befors cisplatin

5mg, BW<20kg

 

10mg, BW>20kg

 

Cisplatin(白金)   ( 28 ) mg in IVF ivd for 1 hrs

90mg/m2

 

IVF-2 Keep  ( 86 )   md/min ivd for 6hrs

1000cc/m2

 

Decadrom ( 5 ) mg ivd for 5 mins befors cisplatin

5mg, BW<20kg

 

10mg, BW>20kg

 

VP-16 滅必治  (46.6)mg in IVF ivd for 2 hrs

150mg/m2

 

Ifosphamide (0.56)g & mesna 解毒 (0.56)g in IVF ivd for 24 hrs

80mg/kg

 

晚上8點左右吐一次約140cc

晚上10點多發燒

 

晚上10點多發燒至38.5

 

 

 

 

 

 

 

VP-16 滅必治  (46.6)mg in IVF ivd for 2 hrs

150mg/m2

 

 

Ifosphamide (0.56)g & mesna 解毒 (0.56)g in IVF ivd for 24 hrs

80mg/kg

 

 96.11.30

3點吐60cc , 5點30吐10cc , 8點30吐20cc , 10點20吐46cc

 

 

 

早上5點30分打了短效止吐劑 , 10點40打了長效Kytrie(0.5)mg

 

 

 

發燒4次早上10點下午3點多晚上10點多清晨2點多

 

 

 

發燒

 

 

 96.12.1

 

 

 

 

 

 

 

 

 

 

 

 

 

 

 

katyliang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多型性神經膠母細胞瘤屬第4級惡性腦瘤,生長迅速,高度浸潤常侵犯其他正常組織

 

一位20多歲男性社會新鮮人突然出現癲癇,癲癇發作後就不會說話,這位男性並沒有癲癇病史,一檢查發現,在大腦語言中心附近竟有一顆惡性腦瘤,屬第四級,為多型性神經膠母細胞瘤,目前患者正在接受治療。

林口長庚醫院腦神經外科部教授張承能提醒,如果15歲以後才出現癲癇,務必盡快去醫院檢查,以確定腦部是否有異常病變。

多型性神經膠母細胞瘤在WHO的病理分級中是惡化程度最高的第四級膠質瘤,主要發生在成人身上,好發年齡為45-55歲,男、女發生比例約3:2,幾乎全部病患都有頭痛、嘔吐、視盤水腫現象。

張承能教授指出,多型性神經膠母細胞瘤最常引起頭疼,症狀多半發生在晚上,或剛睡醒清晨時分,由於晚上睡覺時呼吸會變慢,血液增加,腦壓上升,因此造成頭痛。若腫瘤長在其他位置,患者可能出現呆滯、記憶力不好,或半邊無力等症狀。

台灣神經腫瘤學學會陳敏雄理事長表示,多型性神經膠母細胞瘤一直處於治療瓶頸,這是因為腫瘤生長迅速,同時有高度浸潤的特徵,常侵犯其他正常組織、與正常組織交錯在一起,甚至擴散侵犯兩側大腦半球,病患也常因腫瘤的壓迫或嚴重腦水腫,致使腦壓升高,進而喪失意識、癱瘓、失去行動能力。

陳敏雄理事長舉例,有一位56歲外國男性患者去年11月因異常抽筋入院檢查,也發現罹患第四級多型性神經膠母細胞瘤,雖做過各種治療,病情還是持續惡化,今年農曆年前甚至因癱瘓住院治療,在病情岌岌可危情況下,只好使用標靶藥物治療,所幸這位患者對藥物的反應非常好,現在看診終於可以自己走進診間,病情控制穩定。

 

治療新藥貴 月花20萬

 

根據96年癌症登記報告,台灣惡性腦瘤患者達517人;其中194人為多型性神經膠母細胞瘤,約占惡性腦瘤3成8,是惡化最快的原發性腦瘤。日前衛生署已核准標靶藥物血管新生抑制劑使用於「復發多型性神經膠母細胞瘤」治療,醫界多了一項治療新利器。不過這種藥一個月藥費達20多萬,價格十分昂貴。

過去多型性神經膠母細胞瘤的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再輔以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台灣神經腫瘤學學會陳敏雄理事長指出,手術雖可暫時解除腦壓升高、腫瘤壓迫等問題,但需要保持病患腦部運作,無法將重要功能區及結構旁的腫瘤完全切除乾淨。

陳敏雄理事長進一步指出,多型性神經膠母細胞瘤容易對放療、化療產生抵抗性,腫瘤縮小效果有限,雖然目前類固醇藥物可減輕腫瘤附近水腫症狀,但副作用高。由於種種治療瓶頸,使疾病復發率高達8成,病患的五年存活率不到5%,治療時目標會放在「維持腦部正常功能運作及延長病患生命」。

林口長庚醫院腦神經外科部教授張承能表示,腦部是人體血管最多的部位,多型性神經膠母細胞瘤的血管增生現象更明顯,一旦阻止血管增生,就可幫助抑制腫瘤生長,若使用血管新生抑制劑,有助消除腦水腫,並降低顱內壓力,患者對類固醇的依賴也會逐漸減輕。醫師另提醒,高血壓患者可能要小心藥物出血副作用,此外,有些患者用藥後會有鼻子出血等問題。

 

 

~~ 本文引用於台灣新生報 ~

katyliang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藥名          

  

給藥途徑      

副作用        

 注意事項

Carmustine

(BCNU)

靜脈注射

動脈內注射

白血球過少症〃血小板過少症〃貧血〃噁心〃嘔吐〃注射太快會顏面潮紅及結膜充血〃注射部位有燒灼感或疼痛〃注射部位色素沉著〃肝功能輕度變化〃腎功能受損〃肺部纖維化

  

Temozolomide(Temodal)

帝盟多 

口服 

 

噁心、嘔吐、便秘、頭痛、疲勞、白血球下降、血小板下降、淋巴球下降、掉頭髮

 

藥品不可打開、嚼碎,需以一杯水整粒吞服。

Procarbazine

(Natulan)

口服

白血球減少〃血小板減少〃噁心〃嘔吐〃食慾不振〃腹瀉〃口乾〃間質性肺炎〃肝功能指數上升〃停經〃憂鬱〃頭痛〃失眠〃緊張〃掉髮

1.喝酒會發生臉潮紅的反應。

2.食用富含酪胺酸(tyramine)的食物,如乳酪〃巧克力〃蠶豆等,會增加副作用。

 

 

 

~~ 本文引用於中華民國癌症希望協會(希望之路衛教手冊~面對腦瘤 )

katyliang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該如何治療腦瘤

 

腦瘤的治療可分為手術治療、放射線治療及化學治療。治療腦瘤的決定因素非常複雜。治療方式的選擇,必須考慮的因素包括:腫瘤細胞的病理診斷、病患的年齡、身體狀況、腫瘤生長的位置、腫瘤的大小及侵犯性等等。通常需儘量以手術切除,無法完全切除的部分,再輔助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或其他治療方法等等。在治療開始之前,大部份的病人會使用類固醇或抗痙攣的藥物,主要是為了減緩腦水腫的症狀以及預防痙攣發生。

 

手術治療

 

手術切除是治療腦瘤最首要的方法,手術治療的主要目的是儘可能的切除腦瘤。但是頭部的外科手術困難度比較高,原因是手術很可能會傷害到正常的腦組織,造成腦水腫、痙攣、手腳無力、性格改變、語言、思考的困難以及平衡失調等問題,通常在開刀前醫師會做很仔細的評估,並跟病人及家屬解釋開刀的方式與可能的併發症。對於神經膠質母細胞瘤的病人而言,決定其存活情形高低的因素

 

有三點:

1.年齡:小於45歲的病人存活情形比較好。

 

2.手術前的自我照顧能力:術前自我照顧能力越好的人,存活情形比較好。

 

3.腫瘤切除的乾淨度:依照美國休士頓M.D.Anderson 癌症中心的統計,是以腫瘤切除乾淨度達98%為分界點。切除越乾淨風險越高,但治癒率也相對比較高。至少術後次日應立即施行頭部核磁共振或電腦斷層的檢查,以確定切除之乾淨程度。目前手術中的皮質功能定位,及影像導航系統均為腦瘤手術中的高科技利器,可確實減少腦部功能的傷害並達到切除腦瘤的終極目標。

 

放射線治療

 

一般放射線治療於手術後1至2個星期開始。放射線治療主要利用腦瘤細胞對放射線比較敏感,容易受到放射線的傷害而來殺死腫瘤細胞。但是整個腦部的每個組織及相關神經,都是人體極為精密的東西,在接受放射線治療前,必須仔細評估這些組織所能忍受的放射線劑量。放射線治療腦瘤,一般可分為以下三種 :

 

一、外部放射線治療:

 

目前最常使用的放射線治療腦瘤的方式,是使用直線加速器照射腦瘤,一般治療約需四至八個星期,會依據不同的腫瘤病理診斷、分化程度及影像醫學檢查結果(如電腦斷層及核磁共振掃描檢查)而決定照射範圍的大小及劑量多寡。

 

外部放射線治療的過程大致如下:

 

1.固定:了確保每次治療的範圍能夠精準,會在定位前先依每一位病患的臉形輪廓製作面具或模具,目的在於固定頭部,讓病患每次接受治療時,能夠保持一定姿勢,並且能利用此一面具標示治療時所需之記號,因此在每次放射線治療前皆須戴此面具或模具。

 

2.定位:在X光機透視下或電腦斷層機的檢查,依據病理診斷及腫瘤特性,決定放射線照射的範圍。

 

3.每日照射:一般會讓病人平躺於治療床上,每日約需十至廿分鐘,照射時會聽到機器運轉聲,並不會有特別感覺,有些人每日照射後會有疲倦感,有輕微噁心、嘔吐的感覺。

 

4.療程中的門診診察:一般每週五天的照射,每週一次的門診診察,醫師會依據治療的反應而決定是否需要給予藥物或繼續治療。

 

5.門診追蹤:療程結束後,仍需定期回診,以檢查腫瘤的反應及有無放射線治療引起之副作用。

 

二、立體定位放射手術治療〔Sterotactic Radiosurgery〕

 

目前可以使用直線加速器或鈷六十伽傌刀來執行立體放射手術治療,並不是所有的腦瘤都適合做立體定位放射手術治療,一般而言,腫瘤不要超過4公分,目前健保給付的標準是小於3公分才有給付,且其部位不能太靠近視神經。這種放射線手術療法大多只執行一次,一次的劑量遠高於傳統的分次放射線治療的劑量。

 

三、組織插種近接治療〔Brachytherapy〕

 

一般適合做此治療的情況是復發或殘餘無法切除的惡性腫瘤,無對側腦半球侵犯者,且要插種的部位不能位於大腦的深部,由於必須要經由開刀置放特殊裝置,所以是屬於一種侵犯性的放射線治療。

 

腦瘤的放射線治療會有哪些副作用

 

一般而言,放射線治療的副作用與照射的部位、照射範圍的大小與照射劑量的高低的關連性較高。

 

噁心、嘔吐:有些人在進行全腦照射後的前三天,會有噁心、嘔吐的症狀,這是因為腦壓增加的結果,特別是照射到小腦或腦幹。

 

掉頭髮:有照射到的部位,一般至第三週會開始掉頭髮,照射結束後頭髮會不會恢復生長要看照射的劑量或因個人的體質而異。

 

疲倦:放射線治療時,病人常會感到倦怠。大約放射線治療後的4到8個星期,病人會變得嗜睡而且失去食慾。這些症狀會持續幾個星期,但通常會自動消失。

 

放射線皮膚炎:皮膚發生變化也是很常見的,如:頭皮和耳朵可能會變紅、變癢。照射到的皮膚在第五週、第六週會有紅腫熱痛的感覺,這是放射線皮膚炎,只要停止照射,給予藥膏處理即可。一般而言,治療結束兩週左右皮膚就會恢復,但皮膚顏色變黑有時需要較長時間才會恢復到治療前的膚色。

 

其他:在接受放射線治療腦瘤的小孩,可能在學習上會有問題或是部份視力喪失,而這是需要家屬及病人一起共同克服的重要問題。

 

化學治療

 

雖然目前癌症的化學治療已經相當進步,但是腦瘤的化學治療仍有許多限制,這是因為腦部有一個血腦障壁(Blood-Brain Barrier)的特殊結構,使得化學藥物只能靠藥物的脂溶性通過血管內膜細胞再進入腫瘤細胞產生作用,但這樣卻大大地影響了藥物作用的速度與效率。所以化學治療在腦瘤的治療上,除了對某些特殊腦瘤有效之外,大部份化學治療法都是輔助性的作用,並與放射線治療合併使用,加強放射線治療的效果。

 

近來有兩種藥物的出現使惡性腦瘤的化學治療有新的進展。一種是目前慢慢廣為使用的口服藥物「Temodal 帝盟多」,另一項則是一種藥物「Gliadel(BCNU)」。

 

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AD)於1999年批准了Temodal 用於治療惡性腦瘤,2005年於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發表了兩篇跨國合作的臨床試驗結果,證實同時接受放射治療與Temodal 較只接受放射治療患者的存活率為佳々目前健保局已將Temodal納入健保給付 (限用於經手術或放射線治療後復發之AA(anaplastic astrocytoma) 或GBM (Glioblastoma multiforme)之病人或新診斷的多型性神經膠母細胞瘤,與放射線治療同步進行,然後作為輔助性治療)。

 

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FDA)於1996年通過以BCNU 裝成之藥物晶片Gliadel,可直接置於手術後之復發性惡性膠質細胞瘤之腦組織中,讓藥物慢慢釋出,進行間質性化學治療。經過多年跨國界的臨床試驗,FDA又於2003年通過Gliadel可用於原發性的惡性腦瘤的治療。根據文獻Gliadel可延長原發性及復發性惡性腦瘤之中間存活期。

 

這種治療方法最不同的地方在於它的「釋放系統」。在外科手術過程中,先把腦腫瘤切除,留下一個小空腔,然後植入這種定期釋放的晶片。這些晶片會在2~3週之內慢地分解、融化,釋放出的化學藥物直接進入腫瘤區,殺死那些在外科手術中沒有切除乾淨的癌細胞,並且能在不損害其他組織的情況下使病變局部能達到充分的血藥濃度,延緩了疾病的進展。而除了以上的藥物外,傳統的藥物例如procarbazine、vincristine、cisplatin、VP-16在某些種類的腦瘤上,仍有其治療效果。

 

 

 

~~ 本文引用於中華民國癌症希望協會(希望之路衛教手冊~面對腦瘤 )

 

katyliang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腦瘤的種類及分期

 

因為腦部的任何一部份對身體而言都是必須的,任何一個長在腦內的腫瘤不管是良性或是惡性,都有可能無法以手術的方式切除,因而造成對生命的威脅。所以目前對於腦瘤沒有一套全世界公認的分期系統,比較需要考量的是細胞的種類及侵襲性,因為這些跟疾病的預後比較有關係。

 

常見的惡性腦瘤種類有下面幾種 :

膠質細胞瘤:膠質細胞瘤可發生於腦的任何部位,如大腦、小腦、視神經徑路、腦幹或間腦。依其嚴重度可分為4級,第4級即俗稱的膠質母細胞瘤。

 

髓芽細胞瘤:為最常見發生於兒童小腦的惡性腫瘤,好發年齡為10歲以下。

 

室管膜瘤:最常發生後顱窩第四腦室底部。

 

腦幹神經膠質細胞瘤:因為位於腦幹,會影響血壓、呼吸等重要生命徵象,故處理不易。

 

胚芽瘤:主要發生於視神經交叉後方,最常見症狀為尿崩。如果發生在松果體部位,會造成頭痛、眼球活動障礙,甚至步態不穩。

 

 

 


 

~~ 本文引用於中華民國癌症希望協會(希望之路衛教手冊~面對腦瘤 )

 

 

katyliang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什麼會得腦瘤

 

為什麼會罹患腦瘤,到現在仍然還是原因不明,但可以確定的是腦瘤不會經由傳染得到的。分析其中的原因可能跟DNA的改變有關係。在神經膠質母細胞瘤的病人身上發現,隨著病情的程度不同,DNA會有改變,但是DNA為什麼會有改變,到目前仍未有定論。

 

腦瘤有什麼症狀

 

我們的腦部在外層有頭骨保護,如果在腦內長出一個瘤,鮮少會鼓出一個腫塊來,所以常是病人先有了症狀後才發現出有腦瘤。而在這有限的頭骨空間下,如果腦部長了腫瘤,就會擠壓到或傷害到週邊的組織,因而引起各種不同的症狀。而腫瘤若長得太快,會使腦部的壓力跟著快速升高,使得患者意識會變得遲鈍,脈搏與呼吸變慢、血壓升高,這時如果不立刻加以治療,病人很容易隨時昏迷甚至死亡。

 

一般來說,腦瘤常見的症狀依它長的位置及大小有關,包括有:

頭痛:是腦瘤最常見或是較早期出現的症狀,通常是早晨特別痛,頭痛會因為咳嗽、打噴嚏、如廁、運動或改變姿勢而加劇。大概有一半的病人因為有持續性頭痛的情形才發現得了腦瘤。

 

嘔吐:因為腫瘤推擠到腦部的空間,引起腦壓升高所造成,這時候病人會出現嚴重且呈噴射狀的嘔吐,但不伴隨有事前的噁心感。

 

痙攣或癲癇:有時腫瘤會刺激腦部,引起腦神經的不正常放電,出現抽痙或如同癲癇的症狀。成年人如果有突發性癲癇發作,有一部份的原因可能是腦瘤所引起。

 

性格的改變:大腦的前額葉主要控制對側肢體運動、智力功能、思想、行為、記憶等功能,腫瘤如果長在前額葉時,就會引起性格的改變。

 

語言及記憶的障礙:大腦的顳葉掌管對聲音的了解、語言能力、記憶及情感、深度感覺及時間概念。腫瘤若長在頭的側邊(顳葉),則會造成語言及記憶區的神經傷害,而產生記憶喪失及語言障礙。

 

半身偏癱或運動失靈:當腫瘤長在靠近大腦的感覺或運動神經區或是小腦時,都可能會發生這種狀況。

 

內分泌失調:腦下垂體分泌多種荷爾蒙,主管新陳代謝,當腦下垂體受到腫瘤的壓迫則可能影響到它分泌荷爾蒙的功能,而造成生長、體型、性功能的異常,如不孕症、月經失調、肥胖症等。


 

如何確定得了腦瘤

 

要確定是否得了腦瘤,除了以上的症狀評估外,仍需要一些檢查來加以客觀的判讀。常見的檢查有 :

神經學檢查:主要是評估意識狀態、肌肉力量、協調度及反射動作等來推斷出腦部的病灶。

 

頭部X光:主要是要了解頭骨是否有缺損、增厚、異常血管壓痕或異常鈣化點等現象。但是通常單靠頭部X光的檢查很難發現腦瘤的存在。

 

電腦斷層或是核磁共振攝影:為檢查腦瘤最重要的工具,可直接了解腦瘤的大小,生長位置及與臨近組織的相關性,大部份的腦瘤可以因此被發現。尤其是核磁共振更可以提供三度空間的解剖位置,對於診斷及手術前的評估更為重要。

 

腦波圖〔EEG〕:藉由黏附在頭皮上的電極來紀錄腦內的電波活動。有些腦瘤的病人腦波會局部呈現慢波。但是有一部份腦瘤的病人腦波結果會是正常的。

 

腦血管攝影:可觀察腦瘤及腦部血管的位置及其關係,藉以判斷腦瘤的性質。

 

實驗室檢查:對腦下垂體及下視丘附近的腫瘤特別重要。因為這些腫瘤會引起荷爾蒙的不平衡,可以藉由抽血檢查知道其中的變化。

 

 

 

~~ 本文引用於中華民國癌症希望協會(希望之路衛教手冊~面對腦瘤 )

 

 

katyliang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腦瘤小檔案

 

我們的腦有一定的空間,在腦裡無論長惡性腫瘤或是良性腫瘤都會引起不舒服的症狀。在本手冊主要介紹的是惡性腦瘤,又稱為顱內惡性腫瘤。

 

惡性腦瘤又可分為原發性腦瘤及轉移性腦瘤。由於醫學檢查及診斷的進步,轉移性腦瘤的病人已經大量被發現,目前臨床上轉移性腦瘤的病人逐漸增多,本手冊要介紹的是原發性腦瘤。

 

依台灣的癌症登記資料顯示,2006年初次診斷為腦部惡性腫瘤者共有667人,發生率的排名於男性為第18位、女性為第19位;當年死因為腦部惡性腫瘤者共計401人,死亡率的排名於男性為第14位、女性為第13位。

 

頭痛是腦瘤最常見或是最早出現的症狀,但是極少頭痛的病人是長了腦瘤。

 

在大人常見的惡性腦瘤是: 1.神經膠質母細胞瘤 而小孩則是 2.髓芽細胞瘤及 3.神經膠質細胞瘤

1及2的惡性度較高,3的惡性度則較低。

 

腦-人體的總司令

 

腦是人體生命每一個現象的主宰,腦部每一個區域都主控特定的功能。人體的腦部和脊髓是相互連接的,在醫學上它們統稱為「中樞神經系統」。它是一個精密的器官,可以下達命令來完成人體想要做的事,例如:走路、交談、哭或大笑等功能。另外像是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和嗅覺或思想和記憶等都和腦部有密切的關係。既然它是那麼唯一及獨特,就必須要有重重的保鑣來加以確保它的安全,那就是「腦脊髓膜」。在最外層的叫硬腦膜,中間層的是蜘蛛膜,最內層的稱為軟腦膜。另外,還有「腦脊髓液」(俗稱龍骨水)也擔任了保護腦部的大使,它是透明、無色的液體,會攜帶著營養到腦部,並循環圍繞著各腦室及蜘蛛膜與軟腦膜兩層之間,除此之外它也會將腦中的代謝廢物一併清除。 

 

腦部一共可分為四個重要的部份:大腦、間腦、腦幹和小腦。這四個部份平常幾乎是一起運作,但是每個部份也都有它的特殊功能。

 

大腦:分為左右兩個部份,稱為左大腦半球和右大腦半球。右大腦半球控制身體左邊的肌肉,而左大腦半球控制身體右邊的肌肉。大腦同時也控制人體的感覺、語言、情緒、閱讀、思考及學習能力,並且透過身體的感覺得知周圍發生的事情,然後告訴我們的身體該如何做出反應。

 

間腦:視丘及下視丘所組成,它跟身體恆定現象有關,例如:荷爾蒙與體溫的調節功能。

 

腦幹:由中腦、橋腦及延腦所組成,身體在控制血壓、呼吸、吞嚥、嘔吐等都與它有密切關係。

 

小腦:位於大腦的下方,主要控制身體的平衡及一些精密的複雜動作,例如:走路和說話。

  

 

 

~~ 本文引用於中華民國癌症希望協會(希望之路衛教手冊~面對腦瘤 )

 

katyliang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